Hola ! 我是 Leticia,想要認識自己有很多種方式,不管是嘗試各種新事物,或是做各種分析,都可以透過不同的面向去了解自己,這次想跟你分享,我的客戶大沈的心路歷程,我覺得,這是想要做風格分析的朋友,可以參考的方式,讓你做完分析之後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穫,以下的文字內容皆獲得本人同意之後公開,
每個人的皮膚膚色是由體內的三個色素:黑色素(Melanin)、血紅素(Hemoglobin)和紅色素(Carotene)以各種不同的比例組合後得出的結果
這些色素的比例組合是由基因所決定,即使夏天曬黑、冬天變白,個人色彩的結果仍然相同,日韓最新研究,個人色彩是會改變的
個人色彩在特定狀況下是會改變的
除此之外,可以終身使用,個人色彩是不用反覆測試,透過與生俱來的「膚色、瞳孔色、髮色」 找出最適合你的顏色,因此也稱作「基因色彩 」
更多的介紹,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 如何變得更美 ? 讓個人色彩分析告訴你,天生的基因決定了什麼 ?
⇒別再透過模仿找個人風格了 ! 透過 5 大分析找出你的亮眼形象
⇒12 型色彩是什麼 ? 跟其他系統差在哪裡 ? 我該選擇哪一種 ?
日本的顏分析協會將人的臉,按照臉型的線條分成直線型、曲線型以及五官的立體輪廓分成大人顏、小孩顏
顏分析分成 8 種類型,你的臉會影響的部分有,穿搭風格、飾品配件、髮型選擇、印花圖案
顏分析是臉部線條 + 五官輪廓所組合而成的,你的個人風格絕對不是只有憑一個指標就能夠決定的,因為每個人都很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
詳細的介紹可以看以下文章
⇒【客戶分享】個人色彩+個人風格分析,透過 3 個方面更認識自己
⇒別再透過模仿找個人風格了 ! 透過 5 大分析找出你的亮眼形象
骨骼診斷法就是根據每個人天生的骨骼特徵和肌肉走向,來把身體劃分為:直筒型 Straight、波浪型 Wave、自然型 Natural 三種
這和高矮、胖瘦、年齡無關,每一種體型適合不同的設計和面料。如果穿了不適合自己的衣服,反而起不到襯托作用,就談不上好看了
詳細的介紹可以看以下文章
⇒【客戶分享】個人色彩+個人風格分析,透過 3 個方面更認識自己
⇒別再透過模仿找個人風格了 ! 透過 5 大分析找出你的亮眼形象
你可以從 3 個角度去思考,認知中的自己,客觀中的自己以及完整面下的自己,這麼說你可能會覺得有點複雜,其實就是服務前、服務中以及服務之後,你可以怎樣認識自己,以下是大沈的在這過程中的想法
大沈過去的經歷
大約一年前,我的衣櫃擁有大約100件單品。當時,我購買衣服主要是基於對設計、顏色和款式的個人喜好,當然,我也會考慮這些新衣服是否能與我已有的衣物搭配
然而,所謂的「能夠搭配」對我來說通常只意味著如果我擁有一條米色的褲子,那麼我看上的這件衣服可以是藍色或暖綠色等,只要不是極端鮮豔的粉紅色,我就認為它們是可以互相搭配的
這種寬鬆的判斷方式讓我的衣櫃雖然不至於五花八門,但也沒有明確的穿搭原則可言。因此,我參考了《顏分析》、《軸色穿搭術》和《從此不會穿錯衣》等三本書,初次嘗試建立自己的穿搭風格
個人色彩--大沈對於自己的預判
我並不是一位白皙的女生,很早以前我曾經閱讀過一些有關個人色彩的書籍
當時,因為沒有附件工具可以用來比對臉部的顏色,我只能根據文字描述來判斷自己可能屬於秋天型。因此,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都會選購秋天色調的衣服,但是穿在身上卻總是顯得氣色不好
最終,我放棄了這種準則,回到了憑直覺購物的方式。然而,去年我使用了一本書附帶的測試色卡,竟然意外地發現自己可能屬於夏天型。多年來,我一直深信自己是秋天型,但事實上測試結果完全相反,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和不確定
顏分析--大沈對於自己的預判
我的眼睛是內雙,略微上挑,嘴唇薄,但擁有弧形眉毛和圓鼻頭
此外,我還有高額頭、較短的下巴,而臉型則呈長型,嘴巴也不算小。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偏向於任何特定的顏分析象限,似乎都處於中間,不論是清新型還是柔和淡雅型,甚至有時因為素顏不笑的表情看起來有點嚴肅,加上我偏好俐落的打扮風格,有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屬於率性休閒型或沉著型
骨架分析--大沈對於自己的預判
由於我的脖子較長,手掌相對於身高來說不算大,而且手掌也比較薄,在近幾年代謝變差前,我經常被稱為「紙片人」
因此,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屬於波浪形。然而,我發現穿雪紡材質的衣服或是窄版的衣物穿起來總是有些侷促,相反,穿落肩的衣服卻能讓我顯得精神。因此,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更符合自然型
在做各種個人分析前,其實你可以自己先觀察看看,你的皮膚、五官、身形,以及過去經驗的總結,這些都是可以讓你對於自己的認識又更多一些,畢竟,個人風格還是要回歸到個人身上,所以需要先知道你對於自己的認知到什麼程度,你也能知道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到什麼程度
分析前的預判,夏天型 X 率性休閒型或沉著型 X 波浪型
個人色彩--實際鑑定
經過老師的實際測色,確定了我屬於夏季型,老師明確告訴了我我的軸色以及第一和第二色彩。她解釋第一色彩讓我的膚色看起來柔和,而第二色彩則突顯我的五官
這讓我能夠在日常生活和特殊場合中,有不同的運用方式
顏分析--實際鑑定
通過分析,我更明確地了解到,儘管我有內雙眼皮且眼尾上挑,但整體上我的眼睛呈圓弧形
我的嘴唇雖然不厚,但因為大小適中,並沒有給人直線感覺。此外,我還擁有弧形的眉毛、圓鼻頭、高額頭以及較為集中的五官,這使我屬於可愛型
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以前我通常選擇簡單的、貼耳的耳環款式。現在,我打算更仔細地研究可愛型的耳環款
骨架分析--實際鑑定
此外,老師解釋了骨架分析不僅關乎大小,還關乎是否明顯
由於我的骨架明顯,我被歸類為自然型,這表示我適合寬鬆的服裝款式。但考慮到我的顏分析是可愛型,老師建議我在穿搭上可以將可愛型應用於上半身,自然型應用於下半身,並參考上野樹里的穿搭風格,打造出充滿衝突感的風格
鑑定後的結果,夏天型 X 可愛型 X 自然型
你可以看到大沈的預判跟實際的結果,有些部分相差的非常大,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認知,大多會受到身邊人事物的影響,你的親朋好友有各自的喜好,很容易就會把個人喜好放他人身上,也因此你比較難客觀地去了解自己,這也是為什麼你會需要從專家的角度來看自己,讓你可以從更客觀的方式去了解自己
個人色彩、顏分析、骨架分析,彼此之間是有可能有衝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難把自己放在一個明確的風格上,通常就是這個衝突點讓你無法肯定,並且在穿搭上,這樣的衝突點也是你需要特別留意的,每個人的矛盾點都不一樣,這個就需要做分析之後才知道
大沈的心得--建立穿搭風格
經過分析,我現在能更明確地識別出適合我的顏色,包括白色、粉色、紫色、淡黃色和藍色,而適合的軸色是灰色和藍色,同時,也適合硬挺的材質、Y型或A型輪廓的服裝。這幫助我能迅速建立個人穿搭風格
對我來說,這次的體驗就像獲得了一副具有過濾功能的眼鏡,這對於在購物時變得高效。透過將重點放在適合的顏色上,我能夠迅速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選項,然後再關注材質和剪裁等方面。這種方式常常讓我在一家店裡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單品,但也能有效地遏制了衝動購物的衝動,真是不錯的效果!
此外,過去我讀的書只大約將軸色分為冷色調(如灰色、藍色和咖啡色)和暖色調(如米色、黃色和卡其色)。然而,透過進一步的色彩測試,我更清楚地了解到在冷色調中,帶有黃調的咖啡色相對於其他兩種顏色更容易讓我的膚色看起來蠟黃
這個發現讓我回想起之前訂製西裝褲的經驗——訂製西裝褲時,我選了深咖啡的樣布,但成品卻更偏向深灰,當時讓我感到一絲失望。但令我驚喜的是,當我穿上這條灰色的西裝褲時,它竟然比深咖啡色更能突顯我的氣質,讓我看起來更有品味。這種情況一直讓我感到高興,但也有些困惑。因為當初我選擇咖啡色的理由是覺得它相對柔和,而灰色則較為嚴肅。但事實證明,灰色更貼合我的期望
大沈的心得--彩妝
與挑選衣服一樣,我發現其實只需要一盤眼影和兩種口紅色調就能滿足我的主要化妝需求。此外,一旦挑選到適合的眼影,我再也不害怕嘗試化妝了。過去,每當我嘗試化妝時,結果反而讓自己看起來更老氣
一直以來,我以為這是因為我的化妝技巧不好,因為我總是選擇暖色調和深色調的化妝品,以為這樣的彩妝在我不太白的皮膚與嘴唇上才能顯色。然而,當老師建議我嘗試使用兩種帶紫的唇彩,真的很神奇,一塗上去,我的五官似乎變清晰了
後來,我還選擇了粉紫色眼影,有一天上班化妝後,我的同事誇獎我的精神很好,問我是不是有什麼特別原因。我回答說沒有,只是今天化了妝而已。同事讚賞我的化妝技巧很棒,看不出我有化妝,只是覺得我的膚色看起來特別好。這讓我自己也感到非常驚訝。畢竟,過去我一直用相同的化妝方法,但卻常常妝感很重,也許原因就在於之前選擇的色彩
大沈的心得--首飾
或許最大的驚喜來自於這一方面。以前,我對飾品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但通過分析,我發現自己的風格屬於可愛型和自然型。因此,當我選擇穿著較少裝飾的服裝時,首飾的搭配變得格外重要,這也激發了我對耳環和項鍊款式的研究與興趣
大沈的心得--認識自己
剛剛完成這次分析後,經歷了一段混亂期,但或許我一開始就對自己想要的風格有一個大致的想法
因此,這次分析幫助我有效地了解了自己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當天,我還拍攝了一些我平常的穿搭,並向老師請教。老師非常有耐心地一一回答了我的疑問,這次的經驗真的讓我非常開心
透過這次的分析,我得以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並且像老師提醒的那樣,無論是顏色還是服裝都是用來襯托我們的。我覺得正確的穿搭可以增加自信心,為生活增色不少。同時,這也有助於逐步確立自己的風格,並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逐漸展現出來,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其他層面。
這一篇非常仔細的想法整理,是我隔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收到的回饋,但我想,應該有很多朋友一開始的時候,都比較沒有頭緒,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觀察自己,所以我覺得大沈的梳理方式,或許可以提供給妳另一種方法,當然,每個人感興趣或是在乎的方面都不一樣,你可能更有收穫的部分也會跟他不一樣
通常做完分析之後,都會有一段資訊爆炸的階段,因為你會接收到很多關於色彩學、衣服剪裁、衣服材質.....等專業的知識,從中快速的了解並且應用,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才會持續寫文章,提供給大家一個繼續學習的地方,做完分析,得到專業的建議之後,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還需要把你個人的喜好放進去,這樣才會是你自己的風格
個人的喜好也是需要摸索跟尋找的,尤其是你之前沒有太多想法的人,更需要花一點時間去建立你的偏好,這樣才會逐漸形成你個人的品味
我其實沒有特別要求客戶的回饋要寫得這麼詳細,但是,這樣的梳理方式,確實會讓你自己的收穫更大,未來還有機會的話,會再跟你分享更多人的體驗回饋,如果你是我的客戶,也很建議你可以試著練習整理看看,你會對於自己的風格更加了解